突出语言交际 着眼学生就业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学内容新体系的构建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朱丹

 

内容摘要:当下,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大多借用《大学语文》作教材,其教学内容与“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精神相去甚远。研究认为,根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从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出发,高职语文教学内容新体系应采用模块化结构,突出语言交际技能的学练,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内容;语文教学;语言交际

 

高等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当下,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大多借用《大学语文》作教材,以文学鉴赏为主。这样的教学内容显然与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1]的精神相去甚远。改变这一状况,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新体系,已经成为优化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当务之急。

我国高教界长期以来存在着以实用技能为主,还是以文化素养为主的教育功能观之争。前者主张学以致用,理由是大学教育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必须与之紧密联系,为用而学;其需要什么,大学就应该教什么。后者强调文化素养,理由是大学乃塑造社会灵魂、公民精神之所在,大学教育不应急功近利,大学生不应当只有小技能而没有高境界。这种教育功能观之争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当下,文学鉴赏所以能在高职语文课堂大行其道,成为其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因为当道的教师从自我学术优势出发——这些教师对文学相当熟悉,有许多就是古代或现当代文学的专家学者——高举“文化素养”的大旗而又曲解了国家所要求的素质教育,以至于把素质等同于人文素质,甚至于缩小到文学素质、中国文学素质,乃至于中国古代文学素质。所以,要科学地确定教学内容,构建高职语文教学内容新体系,就必须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彻底摆脱任课教师,特别是其领军人物(如教材编者)的好恶,正确地处理实用技能学练与文化素养培育的关系。

虽说实用技能为主与文化素养为主的争论一直存在,但笔者以为这两者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因为从文化的本义上说,技能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实用技能素养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素养,只是文化素养远不只实用技能,还包括其他。因此,实用技能与文化素养之争,实际上是关于该将文化素养的哪一部分作为教学内容的争论,或者是关于该将文化素养之一部还是该将其全部作为教学内容的争论。而要辨清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现实状况。

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弄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因为办学主体总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确定学校的办学方向的,而学校的办学方向又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目标赋予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决定了课程的性质,课程的性质又决定着课程的任务,课程的任务决定了课程必须选择怎样的教学内容。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常常表现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当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包括高职在内的职业教育提出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2],对高职院校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 [3]。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与主要培养理论型人才或设计型人才的高校有着质的区别。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既不像理论型人才那样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理论创新,也不像设计型人才那样主要从事工艺设计、产品开发,而主要是根据技术设计去进行实际操作,把蓝图变成产品,把工艺流程设计变成生产流水线,把销售方案变成销售业绩。这就要求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熟练的职业操作技能,就要求包括高职语文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必须为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服务。换言之,就是高职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以与学生就业相关的实用技能的学练为主。

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弄清学生的现实状况,是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使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尽管高中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然而应试教育的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高职新生在高中学段大都围着高考指挥棒转,求索于试卷之上,沉浮于“题海”之中。就技能素养而言,应试技能是其强项,操作技能恰恰是其弱项。据笔者在任课班级的调查,高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受过口语交际训练的占18%,在高中阶段受过口语交际训练的只占4%。高职新生的语言交际技能十分薄弱。很显然,这种技能素养与生产现场要求于高职生的技能素养有着十分巨大的差距。因此,高职课程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当正视这一现实,设法弥补这一差距。

据此,笔者以为,在“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当全面贯彻国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一切从学生的就业需求出发。而从学生就业反馈的信息来看,高职生最需要的语文技能是语言交际技能。所以,语言交际技能的学练应当成为高职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语言交际技能包括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两种方式。口语交际包括听、说两个方面,书面交际包括读、写两个方面。[4]与中职生相比,虽说高职生在工作中对听说的运用仍比读写多,但通过读写去进行书面交际已成寻常之事。在听说交际方式中,以口述、解说、讨论、举荐、调查、商谈等样式用得最多。在读写交际方式中,则以读写信函、计划、总结、合同、消息、综述、说明书、规章制度等样式用得最多。文学作品欣赏、文言文阅读用得极少。(文化、文艺、中医、中药等类特殊专业除外)就高职生常用的语言交际技能而言,听的方面,主要包括从对方的话语中捕捉自己所需信息的技能,感知情感态度的技能,听出言外之意的技能,评判话语的技能,根据对方的话语了解事物、事理、操作方法、工艺流程等的技能;说的方面,主要包括选用恰当的口语交际样式的技能,针对语境得体地表情达意的技能,把事物、事理、操作方法、工艺流程等转化成口语的技能;读的方面,主要包括针对特定的目的从繁复的材料中准确、快速地筛选所需信息的技能,判断文句是否准确、严密的技能,把书面信息转化成实体事物、操作方法、工艺流程等的技能;写的方面,主要包括正确选择交际性文种的技能,准确、严密、简括地表达意思的技能,把实体事物、抽象事理、操作方法、工艺流程等转化为文字等的技能。高职语文课程只有将上述语言交际样式和技能的学习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突出、强化语言交际技能的学练,才能切合学生的就业实际,满足生产现场对高职生语文技能素养的要求,真正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必须论及的是,强调高职语文教学以实用为主,不仅不与正在深入开展的素质教育相矛盾,而且正是在根据自身的特点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针对不同个体的特点、需求,实施不同的教育,将之打造成有用于社会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毕业文化基础上实施的,给予受教育者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必须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教育。高职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获得从业谋生的本领。社会对高职生素质的迫切要求,是具备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级职业技能。高职语文课程以语言交际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正是针对学生的从业需要做出的选择,是为了让学生具备“职业人”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对高职生来说,职业技能素质就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强调以实用为主,强化语言交际技能的训练,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是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科学实现途径。

强调高职语文教学以实用为主,只是按照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关于“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精神,针对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做出的选择,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甚至排斥一般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同样必须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把全面提升学生的一般文化素质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就高职语文教学来说,就应当,并且可以在学练语言交际技能、提高学生职业语文技能素质的过程中,通过培养其人文素养,来提升其文化品位。而且,文化本来就是“语文”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只要课时允许,高职语文课程就应该在不妨碍语言交际技能学练的前提下,把拓展、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其他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也正是基于此,笔者才只将语言交际技能的学练作为高职语文课程的必学内容,而非其全部内容——笔者以为,语言交际技能以外的文化素质方面的内容,应该成为高职语文课程的选学内容。

根据以上讨论,我们可以构建起这样一个高职语文教学内容新体系:

册别

模块

名称

内容

 

第一册

 

必学

 

语言交际学练

语言交际概说

口语交际学练

书面交际学练

 

第二册

(或按内容分编成8小册)

 

 

 

选学

 

 

 

文化作品选读

文学长廊(文学作品选粹)

艺术博览(艺术作品鉴赏)

历史回眸(历史文选)

哲学沉思(哲学文选)

经济纵横(经济文选)

科技广角(科技文选)

军事天地(军事文选)

民俗揽胜(民俗文选)

其中,必学模块主要在课内学——学生当然应该在课外多多练习,其功能在培养职业语文技能;选学模块主要在课外学,其功能在全面提升文化品位,学生可以根据所学专业的特点或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周济: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2004年6月18日《中国青年报》。

[2]《周济: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2004年6月18日《中国青年报》。

[3]《周济:高职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2005年7月27日《教育文摘周报》。

[4]朱丹《新探索? 新要求——〈实用语文·书面交际〉的构建与教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