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大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

吴蔚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人文科学系,上海200072)

 

摘要:本文从高职大学语文的现状、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出发,认为改变现状的关键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这一创新素质的内涵包括:更新语文教学观念的强烈要求和愿望,活跃语文课堂气氛的品德和能力,追求语文教育智慧的反思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

 

教师的创新素质就是一种在教育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涵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稳定的心理品质1。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大学人文素质课程,而目前高职的大学语文课定位不准,特征不明,生存困窘2。因此,要使这门人文素质课发挥应有的作用,焕发光彩,高职大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显得犹为重要。

一、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培养创新素质的意义

1、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应亟待培养创新素质,这是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重要的人文素质课程,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过程中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流。我国要在2020年建设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需要的就是各行各业的创新型人才,而大学生正是创新的生力军。缺乏创新素质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创新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创新素质的高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独特的人,教师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发展。所以作为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在这方面任重道远。

2、高职大学语文教师亟待创新素质,这是大学语文这门课程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当大学语文界还在为语文学科的性质争论不休的时候,其实还不如回过头来反思一下大学语文教师本身的素质。大学语文这门课综合性强,内涵丰富,与教师的关系极大,更多只能靠这门课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不夸张地说,教师的个人专业水平、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态度甚至可以决定这门课的生死。语文教育届有多少名师在在各自的教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各大流派之间的理论有时往往相互矛盾,(比如情感派注重讲解,而导读派、管理派等主张少讲,精讲)这是为什么?那是因为他们发挥了各自的魅力,各人的长处,以各自的良好素质直接影响了自己的学生。朱光潜先生说:“一个艺术家才能把一个平凡的世界点染成为一个美妙的世界,一个有教书艺术的教授才能揭开表面平凡的世界,让蕴藏着美妙的世界呈现出来。”3

所以我们必须从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入手,要从对课时少,学生素质差,领导不够重视等等的无谓的抱怨中清醒过来,正视自己,用实力来说服一切。

3、高职大学语文教师亟待培养创新素质,这也是大学语文教师自身的需要。

教育要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而教师自身也需要发展,也需要在职业活动中不断成就自己,教师的个人发展反过来促进学生的发展。相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有定期的教师培训、课程进修,本科大学语文教师有科研论文的压力,有课题研究,高职大学语文教师进行自我发展更新的外界因素较少。如果没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不断创新,自我提高,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将很难有大的发展。“创新素质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助于教师对教育教学现象的理解,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有助于教师体验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和价值,产生职业满足感,形成教师专业意识。”4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如果想要获得职业满足感就必须培养创新素质。

 

二、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的内涵

1、更新语文教育观念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观念的更新是创新行动的前提。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学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这一高度,重新审视过去的某些不利于创新教育的观念,建立起全新的教育观念。

比如,何谓创新?过去我们在教学中有没有创新?效果如何?

从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来看,许多教师都做出了不少努力,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更新、组合,出现了版本繁多的教材;从教学形式来看,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通常以讲授为主,近几年部分学校也开始使用一些多媒体手段。总的说来有一些新的东西,但并无质的突破,常常显得捉襟见肘。其实,新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好的东西,所谓新的不一定就是“创新”。有时在本校算得上创新,放到整个学生的教育经历当中,根本算不上创新,也就是说,创新的层次还不够;第二,形式由内容决定,方法手段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讲授课不一定就不能创新,新式的多媒体手段不一定就具有创新理念。关键是观念的更新。有了创新的观念,无论什么样的课型都能使学生得到创新素质的培养。第三,即使有一点创新,也往往是零星的经验,常常缺乏理论的指导和提升。笔者认为,要从备课到课上讲授均应注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创造性地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手段,实施教学过过程。把创新提高到这种高度,大学语文课才能真正上好。也就是说,要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上来。

时代在不断进步,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为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奠定基础。

2、活跃语文教学氛围的品德和能力

创新教育理念最终还要体现在教学环节中,尤其是课堂教学环节。具有创新素质的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为学生创造性地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既取决于教师良好的师德,又取决于高超的语文教育能力。

从师德角度看,高职大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在高考竞争中失败过的青年人,需要教师有更为强烈的爱心,经常以热爱生活,热爱职业,热爱学生的良好情绪来感染他们。要有豁达的胸怀,不把任何个人情绪带到课堂里;还要对学生基础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具有容忍精神,不要一味地“铁面无私”,而要人性化地处理。要“利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加强师生双向交流,和学生在人格上、感情上称为平等的朋友,关注学生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建立起民主、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 5对学生的尊重可以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只要增加感情投入,学生一定会感觉到。你对学生冷冰冰,学生自然对你也不“感冒”;你对学生关心,学生对你也亲切。如果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那么就不愁课堂气氛不轻松活跃了。

从语文教育能力看,创新型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处理授课内容的敏感性、授课语言的机巧性、授课形式的挑战性。授课内容应与时俱进,不断吸取生活中的营养,与社会时代紧密联系配合。比如高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选秀活动、高考自主招生、流行音乐,作为社会现象也不妨引入课堂进行讨论。教师的授课语言也应机智巧妙,充满幽默感和时代气息。言语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熟知学生的网络语言、缩略词语,又比喻新颖、妙语连珠,产生一种轻松的效果,并给人以启发,充满哲理,这样的大学语文课不愁没人听。授课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应该常常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智力面临挑战。有些教师在授课时会迎合学生,讲一点所谓学生感兴趣的,认为这就是创新。但迎合的只是一时的兴趣,如果能创设问题,激发兴趣 ,挑战智力,那每次都可以吸引学生。这需要教师自己就有面临挑战的勇气。

高职大学语文课堂要变得有活力一是需要教师的爱心,二就是需要教师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我们平时说某某老师上课很活,有灵气,因为“灵活性是教育朝气蓬勃之生命力所在,是教师素质构成的重要部分。”6

3、追求语文教育智慧的反思与研究

语文教育智慧是教师在语文教育活动中的一种系统的整合性的智慧,其的目的是要唤醒学生未被知晓或沉睡中的能力,也就是要努力开掘他们的语文智慧。7一个创新型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语文教育智慧而不是机械的语文知识,而它的获取又离不开经验反思,离不开语文教育的研究、探索。相对于中学语文专门研究力量的强大与本科大学语文教师自身科研的支撑,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在追求语文教育智慧的反思与研究方面显得相当欠缺。

我们在课后都应当反思,这次课究竟有没有给学生带来启迪。比如讲到论语、孟子选段就用儒家的修身学说启发他们修养自己的品德,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讲到苏轼的作品就用旷达处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感染他们;讲到唐诗、宋词就用优美的意境去熏陶他们。如果今天分析了一篇小说,只是在谈论情节怎样、人物性格怎样,只讲了作者写了些什么,而没有思索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就没有给学生启发;如果布置一个讨论题,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大家都承认的公理,根本记不起大家的不同意见,那也没有什么智慧可言。碰到临时性的突发问题,是最能考验教师智慧的时候。也是值得教师深思的时候。比如偶尔有一次拿出自人为优秀的学生作业进行示范,没想到有学生不屑一顾,指出“太接近标准答案了”,而他本人的分析在你看来又毫无道理,幼稚无知。我们在包容他们的同时,恐怕还要思考更多的问题。

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并记录下来,结成文章,甚至成为专题研究,可以使上课时闪过的语文教育智慧凝固起来,积淀下来,成为永久的智慧。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就强调语文教师应该有写文章的习惯,他每天都记日记,每学期至少写两篇论文,而且主张只要有体会就写,也不一定要很成熟,写论文总有好处。正如《教育研究》1999年10月《论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培养与发展》一文中所说:“探求语文教育智慧的教师一般会成为专家型教师,即具有良好的、全面的知识结构、能有效地、有创造性和洞察力地解决教学领域问题的教师。”8高职大学语文教师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专家型教师,但追求语文教育智慧,追求创新素质,确是我们每一位都应想望的。

 

总之,“教师的创新素质犹如阳光雨露滋养着学生创新素质的成长。”9在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生存困窘的今天,在社会急需创新人才的时代,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师自身发展和完善的寻求中,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教育理念,运用自己的语文教育智慧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并开启高职生的语文智慧,并在不断的总结和研究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向成为专家型教师迈进。

 

参考文献:

1、4、9、闫江涛.论教师的创新素质及其培养[J]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5(2)

2、吴蔚.高职大学语文错位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5)

3、朱光潜.回忆二十五年前的香港大学[M]朱光潜全集,第9卷,186

5、康贝贝.论高等学校创新型教师的基本素质及培养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

6、7、张明琪. 语文教师核心素质的缺失与重构[J]天津教育,2005(8)

8、余国良.论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培养与发展[J] 教育研究,1999(10)

 

作者简介:吴蔚(1972— ),女,湖南长沙人,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人文科学系副教授,党支部书记,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

通讯地址:上海市闸北区原平路1028弄10号201 邮编:200436 电话:021-56512900 13032136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