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深入推进人文素质教育

东南大学中文系  王步高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乃六朝皇宫内苑及古台城遗址,又是明代国子监及原中央大学所在地,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十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本校的历史和地域优势,以诗育人,以文育人,以史育人,以高尚与和谐为目标,弘扬传统人文精神,深入开展文学素质教育。以理论创新为龙头,以创建“大学语文”及“唐宋诗词鉴赏”两门国家精品课程(实含四门)为中心,以系列精品讲座为补充,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的人文素养、学校的人文品位为目标,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文化的大举渗透,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功不可没,但否定文言文,否定儒家文化,导致中国文脉被斩断,中国的道德传统失落,俗文化一家独大,雅文化销声匿迹,文化大师绝迹,西方社会的道德痈疽流行。认真反思这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化史,母语教育的失败是其关键因素之一。如今,重外语轻母语,重现实轻传统,重外来文化轻本土文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我们深感母语文化的危机深重,故在东大这块不到几平方公里的“方寸”之地力倡传统人文教育,我们先后发表论文20多篇,倡导“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倡导母语教育,提出“大学语文要姓大”,对其学科地位、应具备的五大功能等提出独到的见解,首倡“大学语文”应具有“梳理”和“激活”旧知识的功能,提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应远远超过课堂教学所需,其难度应超过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双超”理论;提出不给学生“一杯水”、“一桶水”,而给学生“一条河”的理论;提出教学方法要反对一味追求“少而精”,应“求甚解”与“不求甚解”相结合,“浅化”与“深化”相结合的理论。我们对“母语教育”的众多论点,受到全国同行与众多媒体的关注,有的已成为全国同行的共识。2004年-2007年,我们还对全国近300所高校母语教育的情况作了调研,完成了16000字的长篇报告,既在《中国大学教学》发表,还提交给教育部领导参考。我们还主持编纂了《大学母语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的大型论文集,收全国同行的论文110篇,2007年7月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们也身体力行,付之实践,且大见成效。
  以“大学语文”为突破口,在全国母语教改中率先建成第一门“大学语文”国家精品课程。迄至目前,我们的《大学语文》教材是全国同类教材中唯一获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的教材,其教改理论与实践也是该课程中唯一获国家教学成果奖的。2004年该课程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后,我们没有止步不前,而提出“大学语文课程全面精品化”。2005年我们重做了“大学语文”网络课件,容量增加了5倍,而且更加精美;当年又出版《大学语文阅读文选》(75万字);2006年,我们又编出《大学语文》普及本教材,且做出配套的音像教材、电子教案和网络课件;当年8月,我校作东道主主办了“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会议到会230人,盛况空前,开得非常成功。2006年我们的“大学语文立体化系列教材”又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在同类教材中是唯一以“立体化系列教材”列入的。2008年我们已全面推出这套经过全面修订,更系列化、立体化、精典化的教材,含全编本、简编本、高职高专本、大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共四种,280多万字,仅《大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就达92万字。东大“大学语文”在全国全面领先的局面希望能继续保持下去。
  中国是诗的国度,十多年来我们还注重对“唐宋诗词鉴赏”系列课程的建设,以诗育人。该课程的起步甚至比“大学语文”还早,1995年继连续三年“唐宋词鉴赏”被全校学生评为“全校十佳选修课”以后,“古典诗词系统教改工程”又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自1995年起有了《唐宋词鉴赏》的自编讲义,2003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唐宋诗词鉴赏》教材(32万字,王步高主编),2007年又出版了其修订本(42万字);2006年又出版了南京大学版《唐诗鉴赏》(45万字)、《唐宋词鉴赏》(45万字)系列教材,均由王步高主编;2006年5月、10月,2007年6月、2008年9月先后三次做出与之配套的网络课件并挂网。其第一版获省优秀网络课件二等奖,第三版、第四版已十分精美,达到专业化水准。并同时刻录相应的音像教材、电子教案。“唐宋诗词鉴赏立体化系列教材”也被评为省精品教材。我们为了方便学生自学,我们的“唐宋诗词鉴赏”教学实况录像多达54节(教育部要求申报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不少于4节),其中“唐宋词鉴赏”就有33节全程教学录像,而且每句话都以字幕出现,而且该课程还配有近30万字讲课实况文字,可以点击下载……这都是全国精品课程录像中很少见的。本课程也被评为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
  我们还开设“诗词格律与创作”,鉴赏与创作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辨别四声、平仄,分别律句和非律句,懂得押韵与对仗,学会写诗、填词、作对联。对仗工整而不刻意死对、守律而又适当变化、拗救词的声情把握。教会北方方言区同学辨别入声:1、用现代汉语拼音对应古入声的规律;2、形声字借入声声旁来举一反三。前者如声母b、d、g、j、zh、z与全部韵母相拼的阳平声字均为古入声;后者如:以声旁字“白”组成的形声字,如白、百、伯、柏、佰、迫、粕、珀、泊、铂、魄、舶、帛、箔都是古入声字。 当然也要指出,后一种方法只是适合绝大多数情况,会有个别例外。老师煞费苦心,使学生既学得知识,亦学会一种技能。它既作为中文系本科生的必修课,也作为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公选课。此课连开十多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东大许多学生既懂得韵律知识,能以较为内行的眼光更深一层去鉴赏古诗词,又能写出达到较高水准的诗词作品。2004年中华诗词学会在宁召开全国诗教工作会议,授予东大文学院“诗教先进集体”,大会编印的《江苏校园诗词选》,入选东大学生的诗作最多,其“优秀作品”栏中,也以东大学生的作品打头。2008年我们又出版了《东南大学校园诗词选》。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我们在教材编写上也取得了两条成功的经验。一是系统性、网络式、立体化、大信息的结构模式;二是其对人文精神和中华传统道德情感的不懈追求:
  所谓系统性,是指以中国文学史(或唐诗史、唐宋词史)为纲,按文学史的线索,每种教材设置若干个单元(大学语文全编36单元,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各18单元),按时代顺序及流派划分,对这一时期重要的作家(诗人、词人)尽量不遗漏,结合过去中小学所学,能大致钩画出中国文学(唐诗、唐宋词)发展的简单轨迹;所谓网络式,是指纵横交错呈网络状,指精讲作品、备选课文、泛读课文按时代、流派编写的同时,分类选编的作品却跨时代按专题(如山水、田园、爱国等)选择一定契合点附编,以增强学生各方面的阅历及知识面;所谓立体化,是指一单元中以某个或某几个代表作家为重点,选择五六篇代表作为精讲内容,通过备选课文、泛读课文作补充,从而以少总多,以一两个作家而扩展及一个文学流派或作家群。课本后附有《中小学已学篇目》,可以帮助师生打破时空的界限,构建中国文学的“知识树”;再则以纸质正编教材、教参、阅读文选、题库与网络课件、音像教材、课程教案(PPT)形成新的“立体化”;所谓大信息,一是指内容信息量大,《大学语文》全编本精读课文118篇,泛读近900篇;《唐诗鉴赏》精读88首,泛读655首;《唐宋词鉴赏》精读99首,泛读601首;《大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长达900页,92万字,内容十分丰富;二是学术信息量大,书中附有各作家、流派的作品综述、研究综述、真伪考、学术争鸣、研究性学习专题等,使全书能尽可能贴近学术前沿;三是理论信息量大:各单元均附有[流派总评]、作家[集评]、作品[汇评],辑录历代名家的精辟评语,汇聚百家之言,兼容并包,让学生得到高峰体验;四是文献信息量大,每单元均附参考书目,全书有总参考书目,《教学参考资料》上还有“参考论文”摘抄、网络连接等。
  教材编选还十分注重其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教育。如《唐宋词鉴赏》,苏轼词分两单元,将“黄州词”单列一个单元,此时苏轼人生最落魄而创作成就最高,苏轼旷达的人生境界对学生会有极大的启示,我们试图让学生学会“从最苦的黄连中也能嚼出甜味来”,如鲁迅所言“敢于直面这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这淋漓的鲜血”;“辛弃疾词”也分两个单元,其爱国词单列一个单元。陆游的爱情词后再附录他一生中写的与“沈园”有关的作品,并标明诗人年龄,也会给学生以道德情感的熏陶。新编《大学语文》(全编本)还辑录情感道德方面的语录材料22个专题,分别附录于有关单元之后。在教学中也十分注重人文精神的传输。使学生在古今文化精品的熏陶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高尚”与“和谐”的一代新人。
  发掘东大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加师生对学校的凝聚力,提高全校师生的人文素养,这是我们工作的另一个着力点。
  2002年百年校庆前后,王步高教授奉命撰写《东南大学校歌》歌词、《百年校庆碑祀》、《百年校庆大鼎铭文》以及《东南大学校歌赏析》、《六朝松下话东大》、《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历史沿革考》、《漫话东南大学校歌》等一系列文章,自2002年以来还开过32场《六朝松下话东大》的校史校歌讲座。2006年,地近4000亩的九龙湖新校区启用,征得全校师生同意,用篆体字将校歌歌词刻在新校区12米长的大理石校门上。迁校后开的第一场人文讲座便是《六朝松下话东大》,校报以头版头条报道演讲的盛况。学校还规定,学校的每场人文讲座必须以全场共唱《东南大学校歌》开头,学校及院系的大会都以校歌结束。东大师生都会唱校歌,校歌成了我们东南大学师生引以自豪的校园文化之一。
  近年来,王步高教授等的《爱国主义与爱国诗词》、《李清照词》、《苏轼的黄州词》、《文学与人生》等系列讲座,也在校内及江苏、安徽、浙江、湖北、山西、贵州、云南等省数十所院校及省电台、电视台演讲百余场。清华大学也邀请王步高教授去该校任教一年。
  在校有关部门及全校师生的支持下,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东大以诗育人,以文育人,以史育人,弘扬传统人文精神,深入推行文学素质教育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编出了“大学语文”、“唐宋诗词鉴赏”两个系列、十五本高水平的教材,累计印数已达60多万册,覆盖了全国300多所高校。我们的“大学语文·中国”网(http://www.dxyw.cn)和“唐宋诗词鉴赏·中国”网(http://www.tsscjs.cn)累计上网人数已达17万人次。还建起总额为30万元的“李飞诗词奖励基金。”《东南大学校歌》已成为东大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兄弟院校创作新校歌时的楷模,成了东大人的骄傲。东大学生也变得越来越有人文气。人文学院代表队在全国“挑战杯”大赛中一举夺冠,东大研究生队在海峡两岸15所重点院校的精英赛中也名列第一。东大在全国母语教育领域影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传统文化教育在东大内外开始展示其无穷的魅力,它还将继续为东大作出更大的贡献!